跳到主要內容區
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院
College of Education, University of Taipei

【教育報報】[道別:我以北市大教育學院為榮]。張芬芬。

【道別:我以北市大教育學院為榮】

張芬芬

如大家所知,2024131日我將屆齡退休,離開北市大專任教職與院長兼職。這段時間,不少師生想為我送別,我幾乎都婉拒了。其實離開任職三十六年半的北市大,怎會沒有依依離情,只是個人情緒並不重要…對大家的送別心意,我銘感於心,余願足已,無須在杯觥交錯中道別了。然而離校前夕,有些話縈繞心頭,仍想藉此文傳遞,一則表達謝意與敬意,二則做為我對教育學院同仁們較正式的道別。

    任職院長兩年來,我充分感受到大環境對教育學院不利,然而本院師長自重且敬業的表現,讓我深以為傲。我觀察到在績效掛帥的高教政策下,本院交出的績效成績單毫不遜色,甚至相當亮眼(參見https://schedu.utaipei.edu.tw/ )。更可貴的是,在臺灣越趨短視近利的學界氛圍裡,本院眾多師長仍堅守大學的人文傳統,不忮不求,秉於教育良知傳道、授業、做研究。因為我們深知,精神境界的追求遠比物質重要。要向自己的學術良知交代!要向學生的學習品質負責!

以下我略述本院的亮眼表現,都是本院同仁共同努力的成果。謹此敬致謝忱!

第一, 本院畢業生參加教檢成績亮麗!2022年應屆畢業生通過率近93%2023年近92%,而全校是82%,全國是52%。這意味著本院穩健承接下本校百餘年師培重任,我們沒有辱沒百餘年來的光榮傳統,繼續為國家培育新一代良師,成為教育志業的新血輪。

第二, 本院師長是全國教育政策的領航者,持續扮演智庫角色與有力推手。無論是教育部局處、國家教育研究院等中央與地方的政府教育機構,或全國重要的教育學術民間團體,本院師長均積極參與,甚至是領軍人物。換言之,即使近年來本院師長擔任校內一級主管不多,但在全國與地方、政府與民間、政策與推廣、大中小學教育、特教與幼教等方面,本院師長的參與均相當活躍,擔任顧問、委員、理事長、秘書長、理監事、召集人…等職務,發揮對全國教育的影響力。

更珍貴的是,我們的師長也將參與全國教育事務的寬廣視野與前瞻眼光,帶進課堂教學與學術研究中。舉凡十二年國教、108課綱、大中小學評鑑、跨域課程、融合教育、產學合作、STEAMSDGs、環境教育、原住民族教育、國際教育、雙語教育、數位學習設計、AI的教學應用、學校輔導與管教、全人照顧、成功老化、美感教育、表達性藝術治療…等,這些政策性與前瞻性的主題,均展現於本院系所課程、學術活動、教授著作和博碩士論文題目裡。

第三, 本院系所成功跨域拓展,培育之人才由學校教育,擴及教育行政、文化創意與心理療癒等領域。這些年來,本院六系所在課程與師資方面,已逐步跨域,以期為學生開拓更廣闊的職涯新天地。在原有的教育專業基礎上,有些系所強化管理課程,以培育學校行政、教育行政與文教產業從業者;有些系所著重設計課程,以培育教材設計、教具設計、文創設計等從業者;有些系所增開心理療癒、長者照護、青銀共學等課程,以增益全人照護知能;有些系所融入資訊課程,期裨益學生數位學習科技素養;而每一系所均關注實習課程,致力消弭學用落差,增進產學互惠。

整體而言,本院不僅培養學校的一般老師、專輔老師、特教老師;也培養學校校長與主任、教育部局處公職人員、心理師、語療師,以及文創產業者。這些在本院網頁、系所網頁的榮譽榜,均可看見佳績/榜單。我們可以驕傲地說,教育學院各系所已成功轉型,對教育人才的培育更為全面,且成果卓著。

第四, 本院師長學術撰述勤勉努力,且成果豐碩,兼顧績效與實質影響力。近年來我國高教政策高舉「I期刊論文」的價值,尤其青睞英文「I期刊論文」,貶抑其他類型的論文;其管控方式是將「I論文」和大學教師最重要權益緊緊相扣,如:升等、評鑑、獎補助等。此政策對教師發表的影響,至少有以下數端:①重期刊發表,輕專書發表。②重「I期刊」,輕「非I期刊」。③重外文發表,輕中文發表。④重應用研究,輕基礎研究。重實徵研究,輕評論研究。

揆諸學術發展史可知:學術發展需要寬闊與包容的空間,理想的學術環境應鼓勵各種論文類型,各式論文均有其價值,均應獲得發展空間。論文的價值高低乃取決於論文品質,各式論文均可能出現好論文,不應簡化為具有哪些標籤(如:I期刊類、外文類、應用類、實徵類),才是好論文。

本院師長在被異化的學術氛圍裡,勤勉拚搏,焚膏繼晷。整體累積的「I論文」與英文論文相當豐碩,至於「非I論文」、專書論文、中文論文、評論文章也都同樣豐碩。本院師長各盡所能,自選合適的論文類型呈現研究結果。例如:選擇撰寫中文論文,如此更能傳播於本土,嘉惠臺灣教育。也有同仁選擇撰寫教育評論文章,善盡公共知識分子的言責,對教育政策與問題提出興革建議。這些選擇所考量的,是期待論文更能發揮實質影響力,而不是獲取績效。

大學是社會最後的良心。本院師長在傳道、授業、解惑的道路上負重前行,在教學、研究與服務的職責上殫精竭慮。這道路漫長,這職責沉重。過去,即使學術大環境不佳,我們並未迷失方向,甚至締造佳績;未來,我深信,秉於堅定的教育信念和更趨成熟的實踐智慧,本院師長必將為自己和本院譜寫更佳篇章。末了,向我可敬的同仁致敬!珍重再會!

  謹誌2024/1/26

瀏覽數: